
【宗教建築的現在性】混凝土的信仰詩篇:從公東到菁寮的建築啟示錄
Foreword 如果說建築是人與生活的連結,宗教建築則是同時連結人與神性、人與人心的橋梁。 當代的宗教建築已經不僅只追求宗教的功能性,更多時候展現的是建築師對於心靈力量和神性的探究,同時,更是在地生活、聚落經濟的縮影。從台灣到世界,透過現代宗教建築巡禮,從不同的視角與高度,閱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歷史。 相較於以珍稀石材砌築、莊嚴肅穆的傳統教堂,近代知名建築師所打造的新式教堂空間,多以現代主義手法重新詮釋宗教建築,藉由裸露混凝土、清水模等簡約語彙,打破階級象徵,形塑更貼近庶民日常的平等意象。 自 20...
【日用好設計】米力的慢活節奏五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
【李芝瑜專欄】盛夏藝場:威尼斯與台北的設計感官冒險
每年夏天,我們總在找一個理由走進展場,避開豔陽,在炎炎夏日裡也能好好旅行。今年暑假,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文化基地可說是群展齊發,各有驚喜。因此,本月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夏日藝術與設計的展覽之旅。 ...
【名人書房】劉克襄:以書寫行腳,在自然中閱讀世界
作家劉克襄,走過年少寫詩的叛逆青春,因賞鳥投身自然觀察,進而關注環境生態,走入報導文學的領域,創作題材豐富多元。從小站旅行、市場日常,到城市觀察與地理文史等,劉克襄在自然中書寫,也用雙腳閱讀台灣。 文青養成,從養鴿讀物到詩意青春...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Foreword 當代抽象藝術巨匠江賢二,一生奉美為信仰。90年代末,他回到故鄉台灣,來到台東金樽,在天地山海之間,讓身心浸潤於光與色的交織,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靈魂的悸動。最終,他傾盡所有,將畢生的藝術關懷化為實體,築起「江賢二藝術園區」。這座藝術殿堂將於2025年3月啟幕,承載著他無私的信念,願以美為橋梁,療癒世界、淨化人心,為後世留下恆久而燦爛的精神遺產。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說:「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一定同時也是個偉大的詩人!」(Every great architect...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Profile Moon Hoon Moon Hoon是一位以非傳統和玩味風格著稱的韓國建築師。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並在紐約和首爾兩地經營建築事務所。他的代表作包括 Rock It Suda、Two Moon、S_Mahal 和 Wind House。此外,他設計的 Sangsang 博物館 在2005年榮獲韓國建築協會(KIA)獎。他的藝術創作也廣為人知,部分繪畫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柏林的 Tchoban 基金會收藏。 ...
最受歡迎文章
最受歡迎文章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Foreword 當代抽象藝術巨匠江賢二,一生奉美為信仰。90年代末,他回到故鄉台灣,來到台東金樽,在天地山海之間,讓身心浸潤於光與色的交織,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靈魂的悸動。最終,他傾盡所有,將畢生的藝術關懷化為實體,築起「江賢二藝術園區」。這座藝術殿堂將於2025年3月啟幕,承載著他無私的信念,願以美為橋梁,療癒世界、淨化人心,為後世留下恆久而燦爛的精神遺產。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說:「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一定同時也是個偉大的詩人!」(Every great architect...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Profile Moon Hoon Moon Hoon是一位以非傳統和玩味風格著稱的韓國建築師。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並在紐約和首爾兩地經營建築事務所。他的代表作包括 Rock It Suda、Two Moon、S_Mahal 和 Wind House。此外,他設計的 Sangsang 博物館 在2005年榮獲韓國建築協會(KIA)獎。他的藝術創作也廣為人知,部分繪畫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柏林的 Tchoban 基金會收藏。 ...
【明治風流】推動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之舵手──森山松之助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
【識冠德】冠德永續學 3.0:以人為本,以城市為主
從草創、成長到如今的穩健發展,冠德建設在「傳遞幸福生活價值」的願景下,45年來秉持誠信為本的理念,期待能藉建築實現各種美好的可能──1.0階段的冠德建設專注於打造精緻家園、提升服務品質,並將知識融入建築標準配備;隨著城市發展與軌道經濟的成熟,2.0階段投入捷運聯開案和車站商場,成為區域發展的有力推手。 邁向3.0階段的冠德建設,思考的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更關注「人」的需求,開啟複合式城區經營模式,以「KINDOM...
【遊台灣】老鷹不只是一種鳥!台灣猛禽的季節盛會
位處熱帶與亞熱帶間的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生物多樣性,成為東亞地區遷徙性鳥類南來北往必經的重要中繼補給站,甚至成為牠們季節性居留、繁衍後代的據點。而當期待的秋風吹起,天際出現成群飛羽,候鳥遷徙的季節盛事便將展開,一波波南下的鷹群,擔綱揭開序幕的要角。 老鷹不只有老鷹 這些英挺帥氣翱翔於天際的鷹或隼,在台灣,多數人把牠們統稱為「老鷹」。其實,「老鷹」是生物學家命名為「黑鳶」的一種「鷹」(香港人稱「麻鷹」),用「猛禽」來統稱種類眾多的鷹與隼,甚至用「日行性猛禽」,更為恰當。...
【葉怡蘭專欄】乾麵國度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略微熟悉我的日常食飲的朋友應該多多少少察覺到,我是百分百澱粉控,餐餐無澱粉不歡,且定然非得足量,否則便覺空落落沒吃飽。...
【名人書房】郝譽翔:旅行是一種求知方式,也是一種閱讀
從厭世少女邁入樂活中年的小說家郝譽翔,著作獲獎無數。旅行是她熱愛的求知方式,且不設限地雜讀好書,在文字的世界裡徜徉想像,讓閱讀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伴侶。 回首舊事憶城北 郝譽翔年幼自高雄北上搬遷至北投,即使現在已不住在當地,仍堅持自稱「北投人」。談到成長時期的這座溫泉小鎮,在地理與文化上與繁華市中心有明顯的區隔,特別是70年代起酒家產業衰落,讓這裡始終有一種邊陲的孤寂感。然而,隨著一步步離開故鄉的成長過程,她在內心中始終保有對北投的情感牽絆,這也成為了寫下《城北舊事》的契機。...
【日用好設計】吳東龍的設計生活五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
【Glocalization】台灣新建築:橫山書法藝術館 伏流自然地景的詩意
科技的進步,讓城市儼然成為全球頂尖建築的實驗競技場,不過比起炫技,這塊土地上許多當代建築師更加著重融入環境、連結在地,對環境產生正向的「擾動」,建築不再是生態殺手,而是把人帶回自然的媒介,回歸共好本質,是為台灣新建築的另一觀點。 以書法元素為靈感打造的禪境...
【好食材】旬美味 東方風乾食材
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必需採集鮮果、狩獵捕魚取得食物維生,到後來為了保存食物,而發展出許多種不同的技法,除了能夠在不易取得食材的季節仍有食物裹腹,也因為這些技法發現讓食物擁有多變風味的方式。這些最原始的技法,「風乾」就是其一,除了不易腐壞、也更方便攜帶。...
【早知道】和時光做朋友,梁旅珠的樂齡照護守則
Profile梁旅珠 享受各種移動樂趣、享受知性感性兼具的深度旅遊,曾主持台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透過旅遊滿足對於各地風土文化的求知慾,足跡遍布全球。著有《頂級鐵道之旅》、《究極の宿:日本名宿50選》、《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