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我的爸爸是賈伯斯

Small Fry
血緣不一定等於愛,家也不一定代表溫暖。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會員好評 ★★★★★(2)
  • 230個人喜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金石堂總裁推薦 !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亞馬遜年度最佳傳記
․《紐約時報》《紐約客》年度十大好書
․《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非文學


「對他來說,我是他邁向成功的一個污點,
與他想擁有的成就與美德格格不入。我的存在中斷了他的人生連勝局。
對我來說正好相反。與他愈親近,我愈不會感到羞愧。
他屬於世界的一部分,他會加速我走向光明。」
「我是你爸爸。我會是你這一生認識最重要的人。」

科技傳奇賈伯斯被消失的大女兒麗莎‧布倫南-賈伯斯親筆寫下的成長回憶錄。
從她1978年出生,至2011年賈伯斯離世,橫跨30多年的人生。
以女兒的視角,記錄她眼中的父親賈伯斯。

我一出生,他不斷對別人說「那不是我的小孩。」
直到他臨終前,一遍一遍重複哭著對我說「我欠你一回。」

血緣不一定等於愛,家也不一定代表溫暖。
每個孩子,都曾從父母那裡受傷。
每個父母,也都還在學如何去愛。

這不是另一本崇拜賈伯斯商業天才的傳記、也不是揭露賈伯斯私人生活的八卦爆料,
而是從孩子的視角仰望大人的世界,未經修飾卻細微深刻的成長軌跡。

我不是一個錯誤──寫作是對過往的一種理解與療傷。
麗莎的文字猶如電影畫面一幕幕在眼前展開,我們與她一起經歷成長的徬徨、掙扎與衝撞,體會家人間難言難解的複雜情感,也第一手窺見蘋果公司與崛起中的矽谷面貌,更動人的是,我們看見一個女兒如何在宛如兩極的父母親與迥異的兩個世界之間,不斷追尋自我歸屬與理想中的親情。

每個人不也都是如此嗎?成長比想像中困難、比想像的痛。即使已經長大,我們仍花很大力氣去理解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尋找理解與自我療癒的方法,希望可以回頭保護內心那個傷痕累累卻滿懷希望的孩子。沒有所謂完美或正常的家庭,但所有的經歷都會鑿刻出獨一無二的生命痕跡,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寫作是為了回到過去,與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已經不在的人,多相處一些……

時而悲傷、時而逗趣,充滿令人坐立難安的誠實與直觸內心的情感。這是麗莎與過去和解的成長故事,也是給所有掙扎著長大的孩子的一封情書。

精選內文片段

一九七八年春天,父母二十三歲時,在他們共同朋友羅伯特位於俄勒岡的農場,媽媽在兩位助產士協助下,生下了我。陣痛到分娩從頭到尾三小時,羅伯特為我們拍了照片。爸爸晚了幾天才到。「那不是我的小孩。」他不斷跟農場裡的人說,但還是飛來看我了。我有黑頭髮和大鼻子,羅伯特也說:「她長得確實很像你。」

爸媽把我帶到田野間,讓我躺在毯子上,他們翻著寶寶命名書。他一度想叫我克萊兒。他們挑了好幾個名字,但始終沒有共識。他們不想要衍生的名字,就是比較長的名字縮短的版本。
「麗莎怎麼樣?」媽媽最後說。
「好,就這個。」他高興地說。
隔天他就離開了。
「麗莎不就是伊麗莎白的縮寫嗎?」我問媽媽。「不是,我們查過。兩個是不同名字。」「他假裝不是我爸爸,你為什麼還讓他幫忙取名字?」
「因為他是你爸爸。」她說。
我的出生證明上,媽媽填了兩人的名字,但姓氏只跟著她姓布倫南。她在證明書邊緣空白處畫上只有輪廓、空心的那種星星。



差不多這時,《時代雜誌》選出「年度機器」,刊出爸爸與電腦的相關報導。那是一九八三年一月,我四歲。他在報導中暗指媽媽說謊,而且跟很多男人睡過。文中談到我的時候,他說「美國百分之二十八的男性都可能是她父親」──他八成是根據某個竄改過的DNA檢驗結果,才得到這種說法。

媽媽讀到那篇文章後,走路都像慢動作,臉也垮了下來。她沒開燈在廚房裡煮飯,只有櫥櫃下方的小燈發出黯淡光線。但過幾天她就打起精神,也找回幽默感,寄了一張照片給爸爸,照片中我裸著身子坐在家裡的椅子上,臉上戴著搞笑眼鏡,有一個塑膠大鼻子和假鬍子。

「應該是你的小孩沒錯!」她在照片背面寫了這行字。他那時候上唇蓄鬍,戴眼鏡,而且也有個大鼻子。他的回覆是寄來一張五百美元支票,媽媽就用這筆錢帶我搬回了灣區。



「我有一個祕密。」我對學校裡的新朋友說。我故意低聲細語,讓他們聽得出我是勉為其難才說的。我覺得刻意輕描淡寫是關鍵。「我爸爸是史帝夫‧賈伯斯。」
「那是誰?」有人問。
「他很有名。」我說,「個人電腦就是他發明的。他住豪宅,開保時捷敞篷車,車子一有刮痕,他就買一輛新的。」
故事經我說出來,多了一層不真實的薄霧,就連我自己聽起來也一樣。我跟他相處的時間並沒有那麼長,只有幾次溜冰和幾次拜訪。我不像那些有富爸爸的孩子,擁有名貴的衣服或單車。我的姓氏也和他不同。
「他還用我的名字替一台電腦命名。」我跟他們說。
「什麼電腦?」一個叫伊莉莎白的女生問。
「麗莎電腦。」我說。
「有電腦叫麗莎?」伊莉莎白說,「我從來沒聽過。」
「因為它領先時代。」我借用媽媽的說法,雖然我不太確定領先在哪裡。「他後來才發明個人電腦。可是你們不能告訴別人,如果有人知道了,我可能會被綁架。」
我覺得有必要就會提起這件事,先盡可能等待,再突然說出來。我不記得跟有爸爸的朋友相處曾經感覺居於劣勢,只覺得我的指尖隱藏了另一個魔法身分,每當我覺得自己很渺小,這個額外的身分就會開始發癢,好像壓力在我體內累積,讓我不得不找個管道說出來。



他身上每一項與眾不同的元素,我以為都代表了某種神奇。他沒精打采的姿勢、快跌倒的走路方式、拉鍊般的牙齒、破洞牛仔褲與平坦的手掌,都被我賦予神祕色彩,彷彿這些地方不只與別人的爸爸不同,而且比別人的爸爸更好。他現在出現在我的人生中了,即使一個月只有一次,但我的等待總算沒有白費。比起從小就有爸爸的孩子,我會過得更好。

當然,他身上的許多特質都搭不起來。他很有錢,牛仔褲卻有破洞;他事業有成,卻少有人談論他;他的身形從容優雅,動作卻笨拙尷尬;他很有名,看起來卻寂寞:他發明了一台以我命名的電腦,卻好像沒注意到我,也不曾提起這件事。不過,我還是可以將這些矛盾,當成他的獨特。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劉安婷 感動推薦

「會翻開這本書,很大的原因是對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感到好奇,想知道他在家人眼中的樣子。賈伯斯的大女兒麗莎寫的這本回憶錄,閱讀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我的諮商師角色想開始分析麗莎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創傷──面對缺席的父親,這位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和求生存。麗莎眼中的父親和許多人心目中的賈伯斯很不一樣,我猜想,成長的過程中她的聲音都沒有被聽見、她的故事沒有被看見。於是我想邀請大家,在讀這本書時,可以試著放下分析和評價,讓我們當一個見證人就好,一起好好聆聽麗莎說故事。」──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我們喜歡看偉人傳記,因為在偉人的故事中彷彿能看見一種『不一樣』,讓我們能投射自己的崇拜。但《小人物》恰恰相反:透過麗莎赤裸而不帶評價、細膩但不致濫情的文字,我們看見一個偉人的『一樣』:一樣的破碎、一樣的脆弱、一樣的想望。而這些『一樣』,進而創造連結、帶來力量。」──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劉安婷

「瑰麗迷人的藝術之作,耀眼的成長故事。猶如一幅甜蜜可愛的私人畫像,透過女兒的雙眼說故事,看見父親為自己的出身糾結,差一點就能成為她所希望的父親。」──新英格蘭筆會獎作家 奇佛(Susan Cheever)

「目光清澈、逗趣、真誠、不濫情,論傷感也不遜於我近年讀過的回憶錄……沒有其他書籍或電影像本書一樣,具體而微地呈現出史帝夫‧賈伯斯。」──知名影評人 洛帕泰(Phillip Lopate)

「筆法高超的成長傳記,關於一個孩子努力想在迥異的父母、身分和世界之間尋找定位的故事。仁慈、睿智,充滿細膩的細節。令人驚奇的一本書,令人驚奇的作家。」──小說家 奎特羅(Jamie Quatro)

「敘事中透出一絲敬畏、渴求和失望……帶領讀者深入一個孩子的內心,欽慕賈伯斯的天才,渴望他的愛,又懼怕他的不可捉摸。」──《出版者週刊》

「細膩的故事,關於家庭、愛和身分認同……對父母角色的探究美麗得驚人,彷若只是不經意地將蘋果創辦人寫進其中。」──《科克斯書評》

「細膩的寫作功力與報導式筆法,從不淪為灑狗血或八卦。……深刻真實的成長故事,身處天差地遠的兩個環境,哪一邊感覺都不太像家。」──《Booklist雜誌》

編輯推薦


愛是一切的解藥
總裁書房 2020.005.07


不被承認的女兒、過著波西米亞式生活的媽媽、和不懂如何去愛孩子的爸爸,這是麗莎‧布倫南-賈伯斯的家庭背景,造就她一路在掙扎、衝撞的成長經歷。身為科技巨擘賈伯斯「被消失的長女」,麗莎不能明白,為什麼爸爸總是否認以她之名為電腦命名,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她努力回應對親情時,爸爸隨即關上心門拒她於千里之外。兒時不斷在尋找自我歸屬和理想中的親情,長大後麗莎試著透過書寫回憶來療傷,以成熟的心境重新理解童年發生的事。

因此,在《小人物::我的爸爸是賈伯斯》這本書裡,看不到在科技圈意氣風發的賈伯斯與蘋果電腦裡的恩怨情仇,完全是以女兒視角,回顧成長過程中與媽媽爸爸相處的點點滴滴。有別於世人對賈伯斯的天才成功印象,讀過這本書,可能會覺得「這個爸爸太過份了!」然而,從賈伯斯的自身經歷不難理解,年幼時即被生母遺棄,長大後面對不在預期中誕生的女兒,他還來不及跟自己的過去和解,就得成為無條件付出關愛的爸爸,實屬困難。如同以前汽車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賈伯斯也一樣,「麗莎的爸爸」這堂課一開始修得荒腔走板,經歷長期的互動與摸索,直到臨終前,他終於明白了,流著淚、對麗莎坦然說出歉意。

也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很多人是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修「父母學」。懷抱著新生活的期待、對未來的不安、撐起一個家的責任感,一路跌跌撞撞,才能與孩子磨合出堅定的情感與信任。家不一定溫暖,父母不見得都是對的,但只要彼此面對、溝通,都有修正的機會。願我們都能在愛中長大,成為能付出愛的人。

書店員推薦


愛是一切的解藥


不被承認的女兒、過著波西米亞式生活的媽媽、和不懂如何去愛孩子的爸爸,這是麗莎‧布倫南-賈伯斯的家庭背景,造就她一路在掙扎、衝撞的成長經歷。身為科技巨擘賈伯斯「被消失的長女」,麗莎不能明白,為什麼爸爸總是否認以她之名為電腦命名,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她努力回應對親情時,爸爸隨即關上心門拒她於千里之外。兒時不斷在尋找自我歸屬和理想中的親情,長大後麗莎試著透過書寫回憶來療傷,以成熟的心境重新理解童年發生的事。

因此,在《小人物::我的爸爸是賈伯斯》這本書裡,看不到在科技圈意氣風發的賈伯斯與蘋果電腦裡的恩怨情仇,完全是以女兒視角,回顧成長過程中與媽媽爸爸相處的點點滴滴。有別於世人對賈伯斯的天才成功印象,讀過這本書,可能會覺得「這個爸爸太過份了!」然而,從賈伯斯的自身經歷不難理解,年幼時即被生母遺棄,長大後面對不在預期中誕生的女兒,他還來不及跟自己的過去和解,就得成為無條件付出關愛的爸爸,實屬困難。如同以前汽車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賈伯斯也一樣,「麗莎的爸爸」這堂課一開始修得荒腔走板,經歷長期的互動與摸索,直到臨終前,他終於明白了,流著淚、對麗莎坦然說出歉意。

也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很多人是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修「父母學」。懷抱著新生活的期待、對未來的不安、撐起一個家的責任感,一路跌跌撞撞,才能與孩子磨合出堅定的情感與信任。家不一定溫暖,父母不見得都是對的,但只要彼此面對、溝通,都有修正的機會。願我們都能在愛中長大,成為能付出愛的人。


作者

麗莎‧布倫南-賈伯斯

現居紐約布魯克林,這是她第一本著作。她的文章散見於《Vogue》《歐普拉雜誌》《西南書評》《麻省書評》《哈佛呼聲》和《洛杉磯時報》等報章雜誌。

譯者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書籍與字幕翻譯。在天下雜誌出版的譯作有《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我們住在焦慮星球》等書。另有 《足球帝國》、《蕭邦的鋼琴》、《探險家學院》系列等。喜歡貓、角蛙和末日電影。

譯作賜教:seed2341@gmail.com

目錄

楔子 
第一章 嬉皮世代
第二章 生命線
第三章 我們走吧
第四章 小不點
第五章 出走
第六章 小王國
第七章 特長
第八章 飛翔
尾聲
致謝

試閱

我的小妹伊芙在舉辦生日派對。我走進花園,空氣中滿是多肉植物、天竺葵和水的氣味。外頭漸漸暗下來,一群小女生站在草地上,天空仍有些許微光,就像一幅馬格利特的畫作。
妹妹在戶外的大彈跳床面繫上像絆索一樣的低繩,模仿馬術的跳欄,她和朋友手腳並用在上面蹦蹦跳跳。鳥兒飛進屋簷下,巴哥犬在彈跳床的支柱周圍呼嚕呼嚕扒著泥土。
「你是誰?」其中一個女孩問我。她比我妹妹高幾公分,身高到我鼻子,頭髮像稻草。我妹妹爬下彈跳床站在一旁。
「我是壽星的姊姊。」我說。小朋友一臉困惑,也許是因為我們姊妹差了二十一歲。「我年紀大她很多,因為我們是不同媽媽生的。」我解釋說。
「哦。」那個女孩說。「很高興認識你。」
「她是爹地的失誤。」我妹妹大聲宣告。
我抓住她的肩膀穩住重心,抓了起碼有一分鐘,她的背抵著我的胸口。「你不應該那樣說。」我在她耳邊低聲說道,然後穿過夜色走回屋裡。
屋裡廚房桌上擺了一罐蜂蜜,我彎腰細看標籤,上面畫了五隻蜜蜂,底下各自寫著家中成員的名字:史帝夫、蘿倫、瑞德、伊琳和伊芙。上方題著「賈伯斯家族農場」。
隔天,我在餐巾下方的抽屜裡找到一疊這些標籤,每張背後都有貼紙膠。我猜是送禮時候用的。標籤多到黏在一起並扇形散開,像這附近入秋後落葉被耙到路旁,在街道邊堆成緊密的一堆。我盯著標籤猛看,在蜜蜂之間尋找我的名字,彷彿一直盯著就有可能出現。以前在大學的學生餐廳,曾經有個女生半開玩笑地說:「關鍵一定是嫁入豪門。我們要怎麼嫁入豪門?」如今我感覺到與當時相同的、置身於趣味之外的沉重。
過去這兩年,我搬回紐約,在本寧頓學院拿到藝術創作碩士學位,進入一間平面設計公司擔任顧問,設計及編輯現代藝術博物館網站的一部分,並與我愛的男人同居,打算在不久的將來結婚。我長大了,也向前走了,所以我很驚訝,在我爸病中回來探望他,發現他的人生不包含我,我居然還是會感到心痛。
回來探望讓我想起住在這裡的那段時間,我曾經多想成為別人。但現在這段期間,每一兩個月就飛回來看我爸的這古怪的幾年間,有一次我赫然醒悟,感覺一陣輕盈,彷彿我背負已久的一個巨大包袱,就在我站在前門旁茉莉樹下時,一口氣消失了:蜂蜜罐上有沒有我的名字一點關係也沒有。我並不是一個錯誤。我不是某件有意義的事物當中沒用的那一部分。我聽說,人的呼吸從來就不像大家以為的均勻規律。人不是節拍器。節奏有長有短,有深有淺,而且人生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就看每時每刻你需要什麼、從中能得到什麼、以及你有多滿足。我當下覺得,我不會拿我任何一段經驗去交換他人的人生,哪怕是那些我情願自己並不存在的片段。這不是因為我的人生是正確的、完美的,或最好的,而是因為從前做過的選擇,累積起來已經鑿出一條獨特清晰的道路,深入肌理。而我有此一刻感覺到周圍種種的質地觸感,如此熟悉,宛如我自己的肌膚,這樣就夠好了。
在告別式上以及往後很多年,很多人想讓我知道,他們曾經和我爸多親近。
「他會給我兒子中肯的建議。」有個人說。「他們非常親近。」
「他們關係非常緊密。」另一個人說到她兒子和我爸。
「他就像是我的父親。」有個男人淚眼汪汪地說。
這些對話有一種很奇妙的性質,讓我覺得我好像不只是參與者,還必須當個見證人。這些人不會問我父親的事,而是滿腔熱情地對我談論他,彷彿我的傾聽就是缺少的那一帖調味料,就是酵母,能賦予他們的故事生命。他們演講似地敘述完一段趣聞軼事就走掉了。
他們是想讓我也跟著尊敬嗎?他在他們心目中也像個父親。他們提出聲明,所以我也應該證實他是個好老爸。偉大的陛下。
每當有人談到或寫到我爸的壞脾氣,他們有時似乎認定壞脾氣與天才是有關聯的,好像擁有其中一者就會比較貼近另一者。但我眼中創作時的他才是他最好的一面:敏感、合作、風趣。與他共事的朋友比我更常看到他的這一面。也許壞脾氣是在保護負責創作的那個部分—所以說,裝出壞脾氣希望能比較像個天才,就跟模仿他說話咬字不清、他的走路姿勢、他轉過身手在背後擺動的樣子,還有假裝親熱發出呻吟的習慣,以為就能獲得成功一樣愚蠢。
「你看那些雲。」他有一次說,那時他已經病了,但還能走路。他那天心情愉悅,手指向窗外晴空中的白雲。「那些雲朵大概在一萬英尺高空,相當於兩英里。我們如果願意,你和我,我們可以用走的—我想想看,算一英里走二十分鐘好了。」
「我們四十分鐘就走到了。」他說。

塞古仁波切,那個巴西僧侶,對媽媽說假如他能再多活兩個月,兩個月就好,他就可以為爸爸和媽媽調解出更好的結果。
但是誰知道呢?
現在每次見到媽媽,我們相處的時間愈長,我愈是覺得依戀。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我也會開著門,讓我們可以繼續聊天。我們就像兩個吸盤,一旦黏在一起,就很難分開。偶爾我們也會吵架。分開的時候,她在西岸,我在東岸,我會忘記相處的感覺,忘記那是如何令人振奮,有起有伏。她如果來紐約看我。我們會去看展覽。古根漢美術館舉辦艾格妮絲.馬丁(Agnes Martin)特展,我們逆著上樓的人潮動線,從最頂樓開始,一邊看她畫的條紋,一邊迂迴下樓,最後走出館外,走進天光。我們穿越第五大道來到中央公園,她忽然說:「你看!」手指著黑色柏油路面上的白色粗線。「那裡還有一條!」
我的爸媽在我出生以前有一張合照。他們一日清早站在火車站,我爸準備搭車回瑞德學院。媽媽的臉頰圓潤豐腴,身穿牛仔褲。我爸的臉蒼白而甜蜜。他們看起來不可思議地年輕。我總以為丟失東西的是媽媽—失去房子、遺失東西、失去我爸。但這張照片她卻保存了很多年,然後交給我,我四處搬家,把照片忘在了某個地方。最近她送給我一幅畫,是她高中畫的,還拿了獎。
「他跟著你到處轉,你爸。」他過世後,她有一次來看我的時候說。
「幽靈?」
「就只是他。我不知道還能怎麼形容。我能感覺到他在這裡。而且你知道嗎?跟你在一起他樂壞了,他因為太想陪你,所以躡手躡腳跟在你背後。我是說,他光是看你在吐司上抹奶油都高興得不得了。」
我不相信,不過反正這樣想我很開心。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9851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2 則好評)
  • pa******220 說:
    2021-05-06
    另一個視角的賈伯斯,女兒缺父愛的歷程,力求和解的背後,仍感受淡淡的鼻酸。慶幸孩童時期有母親的愛,全心付出、樂觀細膩的情感連結。筆觸清晰文字流暢,小細節的描述還原記憶裏的深刻,提醒為人父母在親子教養行為背後的影響。
  • el**irs 說:
    2020-04-06
    在父母失格的成長環境中,麗莎的遭遇讓人看了覺得心疼,書寫確實是與過去和解的一種方法,很高興她走過來了,帶給同樣成長過程的人一些希望。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