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庄 — 有事發聲交流會 plus 迷你潮市
昨晚預計參加辦在潮州金石堂,在地人們的分享活動,才發現開始前還有擺市集。看到之前剛關注的 EK 烘焙工作室 會擺攤,我現在有意識的培養自己預約的行為,馬上在臉書訂幾個貝果先,怕是到了現場就沒了。不喜歡說:「下次還有機會」因為要把握機會呀!
所以能在家好好吃舅媽的美味炒飯,搭配外婆對大表姐小時候噎到橄欖籽送去急救的故事。還有她更小更小時候,被她的外婆騙,吞到龍眼籽會從頭上長出樹的回憶,不想錯過精彩的客語描述畫面~意猶未竟的出發了。



再來則發現,適合南國消暑氣、又對腸胃有助益的康普茶攤,馬上拿保溫杯出來買,原來製作者是一位英國人 Daniel ,很酷的是他用自釀啤酒的打酒桶裝康普茶,聰明欸!我喝的是綠茶做的+百香果,比以前喝的紅茶菌做的更清爽。
而且他還是個製版的藝術家,娶了原民太太,可愛的女孩在旁邊蹦跳~提到以前他們在枋寮藝術村駐村但結束了,難怪我上次騎腳踏車特意經過的時候空蕩蕩的。他的工作室前陣子在部落推廣影像紀錄片的計畫,叫做Hundred Paces 山下部落影城
然後隔壁攤則是從峇里島來的藝術家團隊:ART RUMAH 努瑪工作室 把之前做戲劇捏的頭套面具帶來,不拘泥小節和大膽的用色風格,仍帶著異域風味,上次就是轉貼他們的湯匙吊燈,原來是別人開店結束後撿回來再利用的!


跟這些人聊天太有趣,但重點是二樓的分享會!我有點搞不太清楚主辦協辦但也無所謂,反正大家一起出力完成。不過主持人居然是台中范特喜的團隊下來常駐?分享的照片看起來她在潮州的生活很充實~
透過這次活動除了讓在地人掏出許多老照片讓大家回味,我也才稍稍了解原來潮州有港口、三角公園的意義、車站對潮州人的重要性。其中一位分享幼稚園的小故事,現在很難想像。説演出前老師發給小朋友的家長一人一塊布回家做衣服,所以照片中看到兩個蹲著「演花」的小女孩穿著同花色但樣式個別都很美的洋裝。現在誰會做衣服?裁縫師剩幾個?還存在多少精細的手工呢?


再來是大家分享到,珍惜現在看到的大武山、綠色隧道都是拍起來像在國外,並期許民治溪能像京都的鴨川;也很希望更多人回來共好,大家還推薦 山山來遲 咖啡廳、以及一群高雄人在潮州的舊魚塭區租地,叫做 潮州。餘溫 假日就帶小朋友到那邊共學,親近土地。接下來也期待 郡守宿舍 被提列文化資產修復後,重新和大家見面。

這裡面能量很豐沛的還有 阿來福Art-Life studio 用森巴嘉年華帶動當地的活力;最後我想提這位在分享過程中被戲稱『你土地公嗎?怎麼每張照片都知道在哪裡?』金弘花生麻油行 的筑憶,身為第三代接棒,把舊包裝淘汰、用影片行銷產品的吃法或食譜等等,看著穿著制服T在周邊跑跳的團隊們,不禁羨慕這樣的向心力,連這次主視覺也是他們做的,很可愛。加上筑憶是食品系畢業,對產品的信賴程度來說,是一劑安全的強心針吶。(尤其花生這麼容易產生黃麴毒素)
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有沒有可能也帶動周邊 小生產者食品安全?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很期待~整場聽下來我真的覺得自己跟潮州超不熟的,沒辦法,從小就關在家看漫畫,和地方社區沒連結!以後再慢慢去玩。
—
阿忘了補充説,這家金石堂很棒耶,假日都會有市集擺攤~六日沒事可以去晃晃。而且店裡還有跟屏東的創作者進貨,連鎖在地化!而且原本是3/31租約到期就要收的,可以延續至此,店長真了不起!
關注相關訊息>> 潮州鎮三角公園商圈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