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to Forecast

作為一個非技術背景的人,在研發導向的ITRI,要打造屬於自己發光的舞台,不僅需要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設法努力補齊,也需要主管從旁循循善誘。我很感激一路上所遇到的高階主管,他們能看見我身上的潛力,適時給予提點。在產業研究這條路上,很清楚知道相對於財經強項,自己在技術專業上有所不足,但不因此而氣餒,自主向外找尋相關資源、請教企業,逐步形成獨到Insight,做出能讓客戶買單的產業Forecast。

衛星辦公室,人才新模式

ITRI很願意讓員工嘗試新事物、面對新挑戰。從做產業分析轉為海外推廣,再到東南亞研究,每個階段都是全新的領域。利艷說她很珍惜這些成長機會,不斷探索自己的潛能,認真努力的點滴都是滋養,結合產業研究的經驗和財經強項,最終在東南亞研究領域擦亮自己的品牌。不僅鏈結台灣產業到東南亞,更成就工研院在泰國設立辦公室,擴大招募東南亞人才,發展海外衛星辦公室的新模式。

利艷與劉院長於今年2月28日在工研院東南亞辦公室,舉辦開幕慶祝晚宴。邀請臺商總會陳漢川總會長(院長左邊)、駐泰代表處薛秀媚公使(院長右邊)及泰國臺商總會共襄盛舉。

定義自己的品牌

「碰到好主管」是特派編輯群常聽到受訪夥伴的分享。「你要讓別人在哪個領域定義你,建立自己的品牌。 當你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資源自然就會進來。」主管的一席話,奠定利艷的職涯發展,善用自身優勢,從產業分析師成長為外派海外獨當一面的副國際長,擴大自身影響力。具體展現精彩歷程,利艷說:「無論是誰、來自哪裡,在工研院都可以找到人生新方向,開創職涯多重宇宙。」

利艷也大方分享,當時主管對自己的提點給年輕夥伴:

1.定義自己:在職場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包含技術、專業知識、個人特質、價值觀和工作風格。
思考:我在哪個領域有獨特的專長?如何在這個領域中建立自己的聲譽?

2.不可取代的位置:在某個領域中擁有獨特的技能、知識或經驗,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思考:我如何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如何成為團隊中無法替代的一員?

3.資源自然來:在特定領域中建立個人品牌並成為不可取代的人時,資源如機會、支持、合作夥伴,將自然而然地流向。
思考:我如何吸引更多的資源?我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實現更大的目標?

4.拓展影響力:不僅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更要有戰略思考,在職場中創造出自己的機會、積累實力,把與專家的交流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養成自身Insight,做成給產業的Forecast。

主動參與,在實戰中厚植實力

對於新世代夥伴國際觀的養成,利艷相當鼓勵從產業分析基本功做起,透過參與國際合作計畫,從中與全球學者、領域專家交流,不僅讓自己長見識、提升文化意識,更拓展人脈鏈結,加速國際環境適應力。特派編輯群想起去年訪談大馬出身派駐歐洲辦公室的夥伴錦良(專訪)↵,鼓勵年輕夥伴可以通過參與國際跨域研究、國際會議,掌握國際通用語言,培養全球思維與視野,為台灣乃至全球產業做出貢獻。

文字整理:特派報編輯群
照片來源:馬利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