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推薦精選(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of 20th Century)

二十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精選
圖片來源 : pixabay

諾貝爾文學獎(Nobel Prizes in Literature)

諾貝爾文學獎是在1895年時按照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遺囑設立的五個獎項之一,由瑞典學院(The Swedish Academy)每年頒發給在文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始於1901年,在二十世紀,其中有4年將獎項同時授予了兩位獲獎者,還有7年因各種原因未頒獎,另外還有8次是延遲一年才頒發前一年的獎項。二十世紀共有96位文學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推薦

在二十世紀近百位得獎作家中,本文精選出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列出一些值得閱讀的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君特‧格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
  • 國家:德國
  • 語言:德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whose frolicsome black fables portray the forgotten face of history

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是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又譯葛拉軾)的處女作,為作者驚世之作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本巨著曾被拍成電影,獲得1980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59年,這本小說的出版揭開了德國這個文化大國在戰後復興的序幕。

故事以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小說以第一人稱描述,即由主人公奧斯卡自述人生經歷,全書共三篇46章。在整個20世紀,沒有幾本小說能夠在文學上和鐵皮鼓相媲美,是一本充滿德國味道的小說,在思想上以及風格上都與許多歐洲小說有明顯的區別,這本書的偉大在哪?為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去買來細細品嘗。


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
  • 國家:英國
  • 語言:英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他的小說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了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
    for his novels which, with the perspicuity of realistic narrative art and th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 of myth, illuminate the human condition in the world of today

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高汀發表於1954年的寓言體長篇小說,這個作品使他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也是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現在,蒼蠅王已被列為英國當代文學的典範,成為英美各大學校文學課的必讀書。

這部作品不是送給孩子的童話,而是一本用現實主義手法寫作的人性寓言。本書描述,在一個時間不具體的未來,一群被困在荒無人煙的荒島上的孩子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下如何建立起一個文明體系和世界,以及由於人類內心的黑暗面導致這個文明體系無可避免地被野蠻與暴力所代替。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國家:哥倫比亞
  • 語言:西班牙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由於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於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for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in which the fantastic and the realistic are combined in a richly composed world of imagination, reflecting a continent’s life and conflicts

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是哥倫比亞作家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是魔幻寫實主義偉大的經典代表作,也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經典神作。本書從1967年出版以來,已經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五千萬冊。

馬奎斯在1965年開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多年的經典之作。這本書裡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故事,甚至也說不上有故事主題;一個故事將要結束,馬上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每個故事都有主角,每個主角都有個怪異的個性;人物與人物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百年孤寂這本書主要是在敘述一個村莊的興衰史,小說中以波恩地亞家族作為故事核心,並分述六代家族不同的故事,而百年六代的家族史,所象徵的就是整個拉丁美洲近代歷史的孤寂。


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索爾‧貝婁(Saul Bellow)
  • 國家:美國(出生於加拿大)
  • 語言:英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由於他的作品融合了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
    for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subtl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hat are combined in his work

索爾‧貝婁的代表作為洪堡的禮物(Humboldt's Gift),寫於1975年,是索爾‧貝婁的第六部小說,也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次年獲普立茲獎。此部小說是索爾‧貝婁對他本人和美國詩人Delmore Schwartz之間友誼的真實描寫,小說真實暴露了物質世界對精神文明的摧殘,並探索了當代美國物質社會中藝術和權力二者變幻莫測的聯繫。

雨王‧韓德森(簡體版譯為雨王亨德森)則是索爾‧貝婁另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說。索爾‧貝婁的作品在台灣只能透過圖書館去借來看,若不介意簡體字或英文版的話,博客來有索爾‧貝婁的作品可以選購,連結如下: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川端康成
  • 國家:日本
  • 語言:日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for his narrative mastery, which with great sensibility expresses the essence of the Japanese mind

川端康成是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在1968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繼泰戈爾與阿格農之後第3位獲獎的亞洲作家。川端康成藉著雪國古都以及千羽鶴三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

如果你對日本文學一無所知,對溫柔與暴力並存的日式哲學毫無了解,那就可以先從這本雪國開始,這是一部情節簡單並擁有著旺盛生命力的作品。


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
  • 國家:蘇聯
  • 語言:俄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在當代抒情詩和俄國的史詩傳統上,他都獲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
    for his important achievement both in contemporary lyrical poetry and in the field of the great Russian epic tradition

齊瓦哥醫生(簡體版譯名為日瓦戈醫生),是蘇聯作家,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代表作品,主要描述出身知識份子家庭的外科醫生齊瓦哥,與妻子以及美麗的女護士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

本書曾被好萊塢拍成同名電影齊瓦哥醫生。故事的背景是從1901年,也就是沙皇時代後期開始,寫到二戰結束後,這中間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俄國的十月革命。俄羅斯這個國家在這四十多年內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只有齊瓦哥醫生寫得好又符合真實。

齊瓦哥醫生這本書一開始在蘇聯被禁,1957年被義大利出版商偷運出境,並在米蘭以俄文發行,隔年又發行了義大利文和英文的版本,並得到很大的回響,而帕斯捷爾納克也因此作品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
  • 國家:法國(出生於法屬阿爾及利亞)
  • 語言:法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for his important literary production, which with clear-sighted earnestness illuminates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conscience in our times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異鄉人(簡體版譯名為局外人)是卡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堪稱整個20世紀西方文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名小說之一,而異鄉人這個詞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和哲學的重要關鍵詞,而這本書的觀點經常有學者引用作為卡繆荒謬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之例子。

故事描述一名渾渾噩噩的法國阿爾及利亞平凡男子,他冷漠地參加了他母親的葬禮。幾天後,在阿爾及爾海灘莫名其妙犯下一樁謀殺案,之後被審判並被判處死刑。

全書以第一人稱敘事展開,故事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展現主角捲入殺人案的來龍去脈;後半部從主角入獄後開始,審判過程與內心獨白交替進行。


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國家:美國
  • 語言:英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for his 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 most recently demonstra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for the influence that he has exerted on contemporary style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於1952年出版。本書歷來受到讀者和評論者的推崇,海明威因而榮獲普立茲小說獎及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曾三度改編成電影。

該書改編自海明威在1935年得知的真實故事,講述一名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與一條大馬林魚的纏鬥的故事。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本書的涵義豐富,如同書中老人的名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人可以被摧毀,卻不能被打敗

在這部小說中,海明威將其簡潔、直接的寫作風格(白描手法、簡潔有力的對話以及省略的背景)發揮到了極致,用簡單的場景以及強而有力的情感張力和戲劇衝突賦予了老人、大魚和海意味深長的象徵意義。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Earl Russell)
  • 國家:英國
  • 語言:英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表彰他所寫的捍衛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種多樣意義重大的作品
    in recognition of his varied and significant writings in which he champions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freedom of thought

伯特蘭‧羅素,第三代羅素伯爵是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哲學上羅素最大的貢獻是和多位學者一起創立了邏輯分析哲學,並在認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哲學史方面做出過貢獻。

在1945年二戰期間,羅素寫了一本暢銷的哲學史作品:西方哲學史,本書源於羅素1941年至1942年間的一系列哲學史的講座。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西方哲學史被列舉為獲獎因素之一,並在獲獎演說中兩次提及該書。

西方哲學史不僅是羅素本人哲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方整個社會文化傳統的一部理論結晶。全書共分為三卷,分別為古代哲學與天主教哲學以及近代哲學。

羅素的作品在台灣只能透過圖書館去借來看,若不介意簡體字版的話,博客來有羅素的作品可以選購,連結如下: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 國家:美國
  • 語言:英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for his powerful and artistically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American novel

聲音與憤怒(簡體版譯名為喧嘩與騷動)是威廉‧福克納最著名的作品,被作者認作自己最偉大的作品,也是公認最精美的一部代表作。

本書出版於1929年,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著名獨白:生活就像傻子講的故事,滿是喧嘩與憤怒。(It is a tale.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hing.)

聲音與憤怒採用意識流的方法,講述了美國南部小鎮康普生一家的故事,本書不同於一般的小說,福克納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方式,從康普生家族橫跨十八年的時間中,擷取其中四天,用這四天中發生的事情,巧妙的串聯起康普生家族三代人幾十年的故事。這種獨特的結構和創新,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順序,使聲音與憤怒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福克納的作品在台灣只能透過圖書館去借來看,若不介意簡體字版的話,博客來有福克納的作品可以選購,連結如下:


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


  • 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 國家:瑞士(生於德意志帝國)
  • 語言:德語
  • 得獎引言(Citation):
    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for his inspired writings which, while growing in boldness and penetration, exemplify the classical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high qualities of styl

荒野之狼(Der Steppenwolf)是一本德國、瑞士諾貝爾獎作家赫曼‧赫塞所著作的自傳體小說,同時也是赫塞的著名代表作。小說反應了作者本人的精神危機和戰爭所留下的時代創傷。

這本出版於1928年的小說反映赫塞在1920年代心靈所面臨的危機。這是一部深陷時代變遷與個人危機的現代知識份子的自傳,通過三個視角不同又相輔相成的文本, 深入探索了世界紛爭背景下的自身個體困擾以及與外部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



更多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請參考以下連結:



更多推薦書單請參考以下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