寈風繡— 萬巒豬腳街旁,繡繪出清新的生態風景

前陣子騎腳踏車從田裡要回家,路上看到一間很迷你的店面,曖曖內含光。
當下裝備包緊緊的帽子,一身沾滿香蕉汁的衣褲,腳踏沾土的雨鞋,好像不太適合進去呀,於是我逮到機會,在沒有下田的這一天,要舅媽採購的時候順便一起去看看。

門口牆面掛著空空的繡框,我的感覺是:什麼都好,只要你願意,創作有無限的可能。
老實說因為喜出望外,能夠在農村和觀光客中遇見這等工藝職人!問問題的時候有點沒頭沒尾的…如果叨擾到創作者還真是抱歉。加上最近因為麻料的衣服被檸檬枝條刺破,剛好蠻想用刺繡來縫補,奈何沒有繡框只好先放棄。好像共時性在發生,很有趣。
跟創作者 — 鄞立明老師一聊,原來對方目前以教學為主,而非販售。並且有在創作大型藝術品,目前正參與比賽複審中,真的很認真啊!


長型的老屋結構,比較可惜的是天花板許是乏力整修,用鐵皮取代了屋頂,使得二進的工作室較為悶熱。但鄞老師掛上一些棉布製造波浪狀,不曉得是否能夠阻擋熱度。
而整間的工具讓我看得入迷!有法式繡台、電繡機、留下的古董車針台當桌面,以及各色不同質地的繡線、和各種創作中的型態,真讓人萬分欽羨有這樣完備的創作小天地。



舅媽說以前這間店是美髮店,之前有鄰居要來卻沒有做生意了。隔壁還在經營夾娃娃機,樓上沒有被修復的老屋裡頭藏著一片花磚。
搜尋後發現課程收費不高,可能因為社區大學有所補助,以此推廣技藝,還能續留大武山下,原民的血統記憶,非常物超所值阿!期待萬巒能開出更多美麗的人文風景,讓旅人突破只有豬腳,總是經過的印象。

寈風繡粉絲專頁:https://lihi1.com/0za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