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31.17
布局科技人才 智慧永續未來
以科技人才為核心,打造企業競爭力,實現智慧永續未來!ITRI Tech Talent Week銜接工研院2030策略發展藍圖,透過產研專家觀點分享,深入剖析「自駕車」、「智慧醫療」、「自主移動系統」、「智慧聯網」、「智慧電網」、「淨零碳排」等關鍵議題與趨勢,並結合工研院技術案例與技術課程試讀,邀請您一同掌握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培育新興科技人才,超前部署下一個10年的產業新局。
6
關鍵議題探討技術與人才趨勢
10+
意見領袖分享產業觀點與經驗
25+
技術案例、課程試讀搶先看
眺望2030
產業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
周怡君
工研院產業學院 執行長
林書毅
緯創機器人業務開發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發處處長
李浩光
富鴻網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物聯暨資訊處副總經理
毋文涵
華碩 AI研發中心智慧醫療Product Director
張慈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
楊斐喬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
自主移動之自駕車
AI醫療器材產品
AMR自主移動機器人
AIoT智慧聯網
淨零碳排
智慧電網

與傳統汽車相比,自駕車除了能大幅減少人為因素導致之交通事故,同時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有助更好的交通流量管理進而減低交通壅塞,此外還具備能源節省與降低油耗等各項優點。然而要讓自駕車上路,需要整合包含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和自主移動平台等三大核心系統的關鍵技術,其中感知預測系統提供自駕車各種資訊以辨識外部環境與路況變化,決策控制系統必須透過數據的分析運算做出判斷,自主移動平台則是在接收決策判斷訊號後,執行車輛的各種運動。

作為自主移動載具中最重要角色的自駕車,正帶動下一波交通運輸的產業創新。但從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不僅在技術上必須跨越多個層次,在理想中自駕車商業化量產前,仍需要有更多的技術人才投入。

專家觀點
自主移動系統未來技術趨勢與藍圖
黃甦
工研院機械所組長
  • 自主移動系統總覽
  • 用速度決勝負的自主決策系統
  • 從感測到感知 移動系統更聰明
ITRI技術案例
C-V2X車聯網技術解決方案
林港喬
工研院資通所技術經理
  • C-V2X技術介紹
  • C-V2X技術應用
推薦課程
最佳化技術-自主移動之人工智慧原理
CAN Bus與自駕車系統關係
自動駕駛車與聯網車技術發展

AI醫療器材的研發方向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生理監測、醫療影像、醫療保健決策等。其中生理監測與醫療影像,均是透過數位化的生理訊號或影像資料,對照資料庫之運算分析,打造出更精準即時的醫療診斷或預警。醫療保健決策則是擴大資料範疇,透過醫療體系裡大量的健康或病人背景資料,甚至是宏觀數據等巨量資料分析發掘,提供根本預防性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

如何善用AI的知識與技術,收集大量健康數據,分析各類危險因素與健康狀態之間的量化關係與運算,達成精準的健康預測並事先控制或干預,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多贏效應,將是AI對健康醫療的最大貢獻,也是醫療產業人才投入最有價值及關鍵的一環。

專家觀點
智慧醫療AI服務應用與跨領域人才
毋文涵
華碩 AI研發中心 智慧醫療 Product Director
  • 真實世界數據驅動的智慧醫療服務
  • 智慧病歷應用:智能編碼服務
  • 醫療大數據平台應用
  • 打造智慧醫療跨領域團隊
AI助攻智慧醫療 打造後疫時代大健康產業
張慈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
  • 智慧醫療服務流程概況
  • 智慧醫療的關鍵技術與應用
ITRI技術案例
從全球生技醫藥趨勢洞悉產業未來脈動
許振霖
工研院生醫所組長
  • 生技醫藥產業趨勢
  • 生技醫藥法規與品質管理
  • 工研院生技醫藥技術佈局
推薦課程
應用於智慧醫療助理(iMAS)之醫療影像智慧輔助診斷判讀技術
以案例剖析AI智慧醫療影像辨識技術
AI醫療器材之生理監測技術應用
新興生醫檢測技術的趨勢與實現

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是結合自主定位及自動導航的無軌無人移動載具。相較於傳統的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AMR不需要安裝軌道,可在設定的空間中自由移動,並且還可搭載機器手臂,大幅提高應用彈性。但也因其可自由移動的特性,必須藉助對環境的感測、感測資料的處理運算、決策判斷與即時控制等,以確保移動與作業時的安全。

AMR導入實際商業運作時,通常需與整個作業環境系統搭配整合,包含多機合作、協作安全、IoT整合、虛實整合等挑戰,亦即AMR必須與周邊的生產設備或服務系統整合成為一體,才可發揮功能,不至於淪為自動化的孤島。由於製造業人力短缺及電子商務興起,帶動製造與倉儲領域AMR發展,相關人才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恐將持續成長。

專家觀點
模組化自主移動機器人
林書毅
緯創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發處處長
  • 自主移動機器人發展趨勢
  • 自主移動機器人模組化應用
  • 機器人發展技術核心與人才趨勢
自主移動載具發展趨勢與需求
黃甦
工研院機械所組長
  • 工廠無人化作業
  • AMR發展需求與技術
ITRI技術案例
機器人自主學習技術與應用
蔡東展
工研院巨資中心技術副理
  • 工業型機器人自主學習之應用
  • 深度增強式學習
  • 自主學習關鍵技術
推薦課程
Python工業4.0人工智慧:製程資料處理大師
控制器原理與操作
控制器與伺服驅動整合應用
AMR智慧技術整合架構

AIoT具備智慧學習的能力,因此可以透過數據累積不斷進化,提供客製化服務的最佳體驗。未來若搭配更強大的網路傳輸方式(如5G),大量的數據資訊可以更快速地傳送與運算,將可應用在更廣的層面,如工業、教育、交通、醫療等具備獨立作業需求的垂直應用領域。

隨著AIoT應用範疇的擴大,對應的資訊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該如何結合用戶、資料、服務、溯源及信任端點五大元素,從應用需求擴展至晶片甚至整個系統的全局思維,也是AIoT發展時最重要項目之一。前發展中各項AIoT應用研究可說是百家齊鳴,例如車用、穿載、智慧家電、工業自動化、AI軟體等,不僅加速各既有產業朝高附加價值和新產品應用布局,相關產業價值鏈也可望帶動數量龐大的就業機會。

專家觀點
AIoT智慧聯網發展現況與趨勢
李浩光
富鴻網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物聯暨資訊處副總經理
  • 5G-AIoT 趨動下的企業數位轉型策略
  • 如何導入5G-AIoT垂直應用
迎戰萬機聯網關鍵技術及發展策略藍圖
吳志平
工研院機械所組長
  • 台灣製造業的轉型與策略
ITRI技術案例
擴增智慧製造技術之工業物聯網應用
林順傑
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部技術經理
  • 擴增智慧於產線管理之技術
  • AI於工業物聯網應用案例
推薦課程
嵌入式物聯網RTOS硬即時作業系統開發
嵌入式物聯網Linux系統開發工程師
嵌入式 FPGA 系統加速應用程式設計

全球氣候變遷下,各國與城市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宣示於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不管展開怎樣的因應方式,大多數的情況下均需要產品碳足跡的計算與管理,才能有一致的評估標準。在產品碳足跡的應用上,目前國際趨勢包含:徵收碳費或碳關稅、形成碳交易市場、連結企業社會責任、強化建立綠色供應鏈、國際間碳標籤/減碳標籤的互相承認與綠色行銷等。

淨零碳排全球趨勢下,企業必須面對碳關稅(或稱碳邊境稅)、碳交易、碳盤查、以及綠色採購等議題而改變原有商業策略,這些因素都導致業界對減碳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因此培訓更多理解排放趨勢、量化模型估算、去碳化路徑以及對應政策設計等主題之人才,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專家觀點
碳關稅來襲-企業準備好了嗎?
楊斐喬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
  • 碳關稅/碳權概念
  • 淨零排放與碳權管理
ITRI技術案例
用科學選擇你的減碳生活
黃文輝博士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
  • 生活中怎麼減碳
  • 什麼是碳足跡
  • 怎麼算碳足跡
  • 選擇有(減)碳標籤的產品/服務
推薦課程
談2050淨零碳排之國際趨勢與台灣作為
碳足跡的計算規則及環境宣告
企業淨零行動 碳足跡管理實踐研習班

電網是電力的快速道路,是連接電力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網路系統,透過電網的媒介才能提供電力給所有用電端。智慧電網則是將傳統電網優化,透過資訊技術收集供電端的供電情況與用電端的使用資訊,再利用這些資訊調整電力分配,以有效減低電力損耗並整合再生能源,實現節能與能源轉型的目的。相較傳統電網,智慧電網帶來的優勢包含用電資訊雙向流通以進行合理配電、整合再生能源以實現穩定供電、預防事故以面對緊急情況時可即時調整等。

智慧電網的應用十分仰賴資訊技術、先進的電網元件以及電力設備等軟硬體的整合,在軟硬體的整合下,智慧電網才能穩定且安全地供電。在配合永續環境議題及電力躍為能源運用的主角下,透過智慧電網來提升電能的使用效率,已成為相關產業亟欲突破發展的方向,更促進具備新興技術的綠領人才廣大就業機會。

專家觀點
晉升綠色新貴人才
艾祖華博士
台達電子能源系統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
蔡知達
大同公司微電網及儲能系統處處長
  • 儲能系統的應用
  • 儲能產業市場的發展機會
  • 儲能應用的關聯技術與人才需求
  • 我國智慧電網策略
  • 電力電網人才需求
寬能隙PCS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黃永福
工研院綠能所副組長
  • PCS應用與關鍵技術
  • 功率半導體發展趨勢
  • 寬能隙PCS發展與應用趨勢
ITRI技術案例
永續新星產業
王孟傑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
  • 綠能產業需求與發展
  • 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
工研院產業學院LINE好友募集中
「想參考最新的開課資訊」、「想手刀搶限時優惠」、「想掌握產業人才趨勢情報」,立即加入工研院產業學院LINE官方帳號,讓您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個人化推薦課程情報
  • 限時限量課程優惠、好禮抽獎活動
  • 產業人才新知、科技專題好文分享
  • 1-1智能客服即時QA
免費訂閱電子報
依照不同專題領域、學習據點規劃電子報,讓您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訂閱,不錯過任何您感興趣的課程、研討會等最新資訊。
進一步諮詢
歡迎留下您的聯絡資訊與需求,我們將盡速安排專員與您聯繫